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而受悠久、成熟酒文化的影响,医疗发展与酒也产生了交集。各种药酒留存于世,作为一类特别的中药方剂“深得民心”。
药酒是药还是酒古人认为,“酒乃百药之长”、“药借酒力、酒助药势”,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药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药酒药效更好确实其道理。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鞣制、盐类、挥发油、有机酸、脂质、多糖等都更易溶于酒精这种半极性有机溶剂中,某些有效成分通过水煮熬制的方式难以充分浸出、溶解,或是在高温下挥发、变性流失;而酒精不仅能够很好地“包容”这些药物有效成分,还能延缓许多药物有效成分的水解,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有利于药性长久地保存。
在中医经典《*帝内经》中,一共记载13个药方,其中就有4个与酒有关,如“疾在胃肠,酒醪之所及”等。此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各药条目的附方中,共收载余个治疗各种疾病的药酒方,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应用的就有菊花酒、地*酒、枸杞子酒、*精酒等。所以,药酒是真有治疗功效,算“药”。
理性认识与服用药酒
中西医治病的依据不同,但都有自己所遵循的原则。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而对中医有着深厚理解与实践经验的中医大师实在不多,许多朋友从医书、民间游医处寻到的药酒方真的适合你的病情吗?调制药酒真正应该追求的宗旨其实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调和”。调制药酒时,也需要遵循中药材的配伍原则,并非民众所“迷信”的名贵药材鹿茸、狗鞭、高丽参一股脑全倒入酒中。药酒功效也分为进补(补血、滋阴、壮阳、益气)、治疗(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痛风药酒不可信,失财事小,加重病情事大在西医理论里,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属于代谢性疾病。尿酸升高的原因分为尿酸生成过多型、尿酸排泄减少型及混合型,医师会根据类型不同而选择减少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尿酸生成过多型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会使大量尿酸积聚在肾脏,导致尿酸性结石)。而中医理论里,更加讲究辨证治疗。痛风急性期常表现湿热痹阻证,慢性期及缓解期常表现为脾虚湿盛,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症。急性期以治标为主,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慢性期及缓解期以治本为主,常用健脾补肾,活血通络,化痰除湿,疏风散寒,利尿通淋等法。可以看出,不论西医还是中医,治疗痛风都不是一概而论的,不同的原因、时期、表象、身体状态,用药会有差别。在西医理论里,酒是尿酸降低的第一大阻力!这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这一条都持有相同态度。酒精是让肾脏罢工、不排尿酸的第一“坏”。虽然尿酸升高的原因有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泄减少,但后者在痛风患者中占到了90%。肾脏在排泄尿酸的过程中,涉及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以及肾小管分泌后的重吸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如果摄入酒精(乙醇),乙醇代谢生成的乳酸作为有机酸,会抑制尿酸在近端肾小管远端部分的分泌,从而急剧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另一方面,乙醇还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生成增多。根据长期统计显示:接近一半的痛风患者有每日饮酒的习惯。权威研究也提示,每日喝两听(约ml)以上啤酒者的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最后痛风无法治愈,需要长期的控制,治疗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有着极大关系。有些患者始终相信痛风能治愈或者药酒能治痛风;对于迷信药酒能治痛风的患者,相信在喝药酒后痛风发作或加重几次后,便能看清事实。文章来源:搜狐号“痛风医生刘良运”凡来源非注明“中科慧康之声原创”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