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是一位养生达人,很注重饮食健康,每天早上都要督促家人吃好早餐,早餐营养丰富,每天不一样,有时候是鸡蛋,有时候是红豆粥,但唯一不变的一碗自打的甜豆浆。李姐是看了网上说“喝豆浆能降低患乳腺癌危险”的报道后,特意为家人准备的。然而最近,李姐在朋友圈发现了一篇转发的文章,声称长年喝豆浆容易导致乳腺癌。
这让李姐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她想知道,在这两种同样是关乎健康而又截然相反的观点面前,到底应该相信谁?豆浆是该喝还是不该喝呢?
豆浆是抑制乳腺癌还是诱发乳腺癌?
人们之所以一直纠结豆浆是抑制乳腺癌还是诱发乳腺癌,是因为豆浆的原材料大豆中的大豆异*酮。大豆异*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既能代替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发挥与雌激素相似的作用,又能干扰雌激素与受体结合,表现为抗雌激素样作用。也就是说,大豆异*酮既可以在体内雌激素不足时起到补充作用,又可以在体内雌激素过多时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才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针对这两种观点,有不少调查组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豆浆抑制乳腺癌的研究:
上海乳腺癌现状调查研究了上海市名20-7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现吃豆制品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一篇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的文章也表明,大豆里的大豆异*酮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反而因为含有卵磷脂、植物蛋白和纤维等,对降低乳腺癌有一定的作用。
豆浆诱发乳腺癌的研究:
年,发表在权威肿瘤学杂志JNCI上的一篇论文证实:有一部分食用豆制品的乳腺癌患者体内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基因表达升高。作者对两组患有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最终发现每天食用50g的豆制品的患者,体内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基因表达比每天食用50g牛奶制品的患者升高。因此作者认为,对于已经患有乳腺癌的人来说,应该少食用豆制品。
综合分析研究,作为饮品,我们日常可以适量食用豆浆,但是要注意量!
豆浆食用过多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居民每人每天食用30-50克大豆以及大豆制品,其中豆浆在毫升左右。
雌激素水平影响患癌风险
豆浆中的大豆异*酮与雌激素有关系,雌激素又与癌症有关。
雌激素作为女性身体内主要的荷尔蒙激素,是由卵巢以及胎盘产生的,当然也有少量的雌激素会由其他的身体器官产生,对女性器官发育、月经形成、排卵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当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正常,则可以帮助女性养出细腻的皮肤、性感凹凸的身材曲线,尤其是还能帮助塑造丰满妖娆的躯体。
当雌激素水平过低,雄性激素“占”上风时,那么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男性特征出现,例如长喉结、胡子等,甚至引起月经紊乱,排卵异常;而当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就会刺激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不断增殖,直至不典型增生,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前面说过,豆浆中含有化学结构与大豆异*酮相似的植物性雌激素,因此才有人认为长期喝豆浆会诱发乳腺癌。
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管晓翔教授表示:大豆异*酮虽然化学结构和雌激素相似,但并不是真正的雌激素,它表现出的活性仅相当于人体雌激素的1/-1/0。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即使大豆异*酮和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也只能产生微量的类似雌激素的作用,经过体内代谢酶的活化或解*,最终也所剩无几。
因此,乳腺癌的“锅”不应该让豆浆来背。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
豆浆虽好,入口也有讲究
豆浆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平补肝肾、防老抗癌、降脂降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不过,虽然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物,但是由于豆浆性质偏寒,而且豆类中含有抑制剂、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因此对特定人群的健康还是有一定不利影响的,因此,以下4类人群最好少喝或不喝豆浆:
1、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要少喝豆浆,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消化不良。
2、大豆含嘌呤成分很高,痛风人群要少喝,否则会加重痛风症状。
3、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不要喝豆浆,红霉素等抗生素会与豆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4、处于手术恢复期的病人不要喝豆浆,大病或者术后身体比较虚弱,正式需要调养的时候,豆浆属于寒性,容易产生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影响体力恢复。
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孕激素产生量下降,出现各种更年期症状。这时候,通过多喝豆浆,可以补充大豆异*酮,减轻更年期综合症。
不过,豆浆并没有传说中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功效,要真正预防乳腺癌,最终还是要靠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少摄入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释放压力、少生闷气,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释放不良情绪;杜绝滥用药物,少吃富含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食物或保健品;定期做乳腺检查,女性35岁以后,每18个月做一次专业乳腺检查等手段。
总的来说,不管是豆浆还是其他食物,我们都要学会证实“食物”这一身份,不要妄想通过不吃或者多吃来抑制疾病。真正要做到抵御疾病,要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定期体检等措施做起。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