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一词,始于宋、金时期,如成书于北宋徽宗朝大观元年(公元年)的《和剂局方》,有“大醒风汤”主治“历节痛风,筋脉挛急”之证;成书于金章宗承安元年(公元年)的《是斋百一选方》第四门有“痛风”一目,有“大圣一粒金丹”主治“肾脏风虚,脚膝疼痛,步履艰难,偏风流注,一边屈伸不得”的条文。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在关节滑液的白细胞内可找到尿酸结晶,痛风石形成为其特点,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结石及痛风性肾实质病变(尿酸肾病)。
痛风、痛风石(含肾尿酸石)尿酸肾病,属中医“风湿痹痛”、“历节风”、“白虎历节风”、“痛风”、“淋证”、“水肿”、“脚气”范畴。
现已知痛风病者肾尿酸结石的发病概率为10~25%,形成尿酸结石的主要原因为肾排泄尿酸增多。
尿酸肾病是由于血尿酸增高致尿中酸排量增多沉积于肾脏引起的肾病变,肾病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升高和持续时间成正比。血尿酸>8mg/dl时,肾小管液中尿酸因过饱和而沉积肾小管引起肾病,沉积的尿酸盐刺激局部引起肾小管间质的化学炎性反应,晚期呈间质性纤维化肾萎缩及肾缺血所致的小动脉硬化和肾小球硬化,痛风引起肾损害现今报导不一,从尸解痛风患者中尿酸肾病者占%。所以,业师柳少逸先生认为,在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和预防关节畸形、痛风石,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