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常识
冬季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1
在冬季人体会有哪些生理变化?
(1)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变得缓慢,以尽可能保持体力,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冬季自然界阴气最盛,阳气最弱,阴长阳消达到顶点。人体顺应自然变化,冬季精气封藏。冬季寒主令,寒邪最易入肾引起多种疾患,这时要注重温肾,抑阴护阳,以提高抗御风寒的能力。
(2)天冷血管收缩造成血液供给不足而导致手脚冰冷,女性尤其多见,应注意平时不吸烟,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乐等,多吃性温热的活血食物,注意保暖及健身,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和精神集中,如持续用电脑达7小时以上。
(3)冬季皮肤的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显减少,易出现皮肤干燥,还有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规则的皲裂和脱皮,尤其下肢部位明显。注意洗澡次数不要太频,最好不用香皂洗澡,水温不要过高。
2
如何预防冬季常见疾病?
(1)支气管炎、哮喘:天气变冷后,易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对策:适度锻炼;衣物不宜过厚或过薄;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注意饮食调理和多饮水。
(2)流行性感冒:冬季气候寒冷,适宜某些细菌病*生存,加之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发生流行性感冒。
对策: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增减衣服,少去公共场所,减少发生流感诱因。注意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关节炎:当日温度变化在3度以上,气压变化大于1千帕以上,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以上,感到关节痛的人就会明显多起来。关节附近多是肌腱、韧带等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本来血液供给就相对不足,再加上四肢经常的暴露在外,所以更容易散失热量,使关节僵硬而疼痛不止。
对策:注意肢体保暖,外出出行戴好手套,适当活动锻炼,疼痛明显时及时就医,早期对症治疗。
(4)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代谢病,因体内尿酸过多,结晶沉淀积在关节部位所致。痛风经常在冷天的夜晚发作。
对策:注意饮食,防止过胖,避免诱发因素,还有多喝水来促进代谢。对于那些有痛风症家族病史的人来说,要进行必要的医学监护。
(5)中风:中老年应注意中风的发生。冬季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以引起血压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对策:适当增加室外活动时间,从夏季开始就增加抗寒能力的锻炼是十分有益的。必要的医学监护(如定期监测血压)及合理的饮食调摄也是非常重要的。
(6)季节性忧郁症:冬季情绪出现问题的机会也渐渐增高。专家认为这与日照时间缩短有关,因为研究发现热带地区的抑郁症发病率普遍较低。所以,有季节性忧郁症之说。冬季人体大脑中5-羟色胺分泌失常,从而引发季节性抑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抑郁的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对策:除了参加心理辅导,一定的抗忧郁剂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做为有效辅助疗法,让自己多晒太阳非常必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摄也不可忽视。
(7)鼻出血:鼻部出血的现象在冬季最容易发生,这与气候干冷鼻腔黏膜变得干燥脆弱,很容易受伤而导致小血管破裂有关。如果是患有高血压病的人,流鼻血的情况则较为紧急。尤其是一些抗高血压的药物会使末梢血管扩张,导致出血量相当多。
对策:轻微的出血可让采取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多自然减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一或其他病症,往往需要向医生紧急求助。?平时需要多饮水,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空气加温加湿的方法,给自己制造一个湿润的小环境,给身体一些时间适应季节转换是变得干冷的空气。
3
冬季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1)冬季进补:按照中医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季属肾,肾主藏精而为生命之元,故冬月为四季进步的最佳季节。意思是说天气与人体是相对应的,而在机体方面四季时令对应五脏,冬季宜调理肾脏,肾是生命之源,因此冬季进补重要的是滋补肾脏,肾强壮人体亦强壮。*牛肉、羊肉、狗肉、猪肚、鸡肉;带鱼、鲳鱼、鲈鱼、鲫鱼、草鱼、鲢鱼、*鳝、河虾、海虾、淡菜、海参;糯米、高粱、燕麦;韭菜、辣椒、大头菜、香菜、胡葱、大蒜、生姜;桂圆、荔枝、红枣、山楂、核桃、栗子;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鸡汤等有补肾作用。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热品为宜。偏于气阴不足的食补以鸭肉、鹅肉为好。冬季进补有三戒:一戒胡乱进补,不可一味温肾壮阳,一般来说,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二戒一味进补滋腻厚味,对于身体虚弱,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腹胀者,首先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营养成分的吸收;三戒留邪为寇,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反而有损身体。?
(2)饮食调养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热粥。粥中宜加入红枣、麦片、羊肉、红薯等。二宜温热之品,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圆、枣、蛋、山药、糯米、韭菜等。三宜坚果之品,冬日多吃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3)补泻搭配:冬季虽然寒冷,但人们穿衣多、住房暖、活动少,饮食所含热量偏高,体内容易积热,故冬季也会时有肺火显盛的现象。对此,不妨适当吃点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这样既可补不足又可清有余。
4
如何合理调整冬季饮食?
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提高中老年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尤其使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身体虚弱的人安全、顺利地过冬,是十分必要的。?
(1)?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冬天寒冷的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但对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其他疾病。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宜,所供给的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2)?补充维生素:冬天由于蔬菜的数量少,品种单调,人体易出现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如缺乏维A、B,特别是缺乏维C,并因此导致不少老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便秘等症状。为了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冬季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富含维C,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热解*的作用。此外,冬季除了吃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较丰富。要经常调换蔬菜品种,合理搭配,就能补充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3)?补充矿物质:冬季的寒冷,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易缺乏K、Ca、Na、Fe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流失,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可多吃些含Ca、Fe、Na、K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
长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