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4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籍《二十四节气解》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俗语讲“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天气开始正式转冷,露水凝结成霜,也意味着冬季的来临。
霜降属于暮秋,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秋季肺气旺,故既是“伤肺”之季,又是“养肺”之时。由于此时节的天气可能急剧变冷,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上升,而注意保暖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尤其应当注重胃部、肚脐和足部的保暖。按照中医理论,霜降节气期间容易出现脾胃系统方面的问题,也是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高发期。
中医养生学说有“不时不食”的主张,是指应当顺应四季的变化,应时令、按季节调整我们的饮食。民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之说,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其实提倡霜降开始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冬季进补能不能获益,关键在于自身的脾胃运化功能必须正常,如果不首先把脾胃功能调养好,进补后就会出现腹胀、腹泻等“虚不受补”的现象。
中医养生学说有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观点。霜降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宜选择具有健脾益胃、滋阴润燥、益气固表作用的食材。一方面,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抗寒冷气候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顺应秋季补肺的时令要求,避免由于肺燥引发的各种疾病。符合平补原则的食材有很多,如:枸杞、大枣、百合、北沙参、玉竹、甜杏仁、银耳、蜂蜜、红薯、淮山药、藕片、南瓜、萝卜、栗子、芝麻等。同时,应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上火”,伤及阴津。
我国有些地方还有霜降吃牛羊肉“进补”的习俗,俗称“煲羊肉”“煲羊头”。霜降过后更是吃萝卜的最佳时节。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萝卜上市,郎中下市”的说法。,古人称萝卜为"土人参”。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性平微凉,归属于脾、胃、肺及大肠经,具有健胃消积、化痰止咳、宽中下气、利尿解毒等功效。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载萝卜“生者辛甘凉。润肺化痰,祛风涤热。治肺痿吐衄,咳嗽失音,涂打扑,汤火伤,救烟熏欲死,噤口毒痢,二便不通,痰中类风,咽喉诸病。解酒毒、煤毒、面毒、茄子毒。消豆腐积,杀鱼腥气。熟者甘温,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肥健人。已带浊,泽胎养血,百病皆宜。四季有之,可充粮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具有预防癌症、抗癌的作用;萝卜尚有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的效果;萝卜对冠心病、结石症、痛风亦有康复作用。医学界近年发现萝卜还是人体补充钙的最佳来源之一,这种钙在萝卜皮中含量最多。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气虚、阳虚以及脾胃虚寒的人群宜慎服食。
中医养生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及“顺应天时”的说法。霜降是秋冬交替时节,霜降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防秋燥、忌秋冻、远秋悲(忧)”。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凡起居、饮食、情志、运动,皆应顺应“秋收”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