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养生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OMT酷似一张信用卡
TUhjnbcbe - 2020/8/4 10:28:00

OMP风波背后的反思_乳品专题_产业经济


OMP牛奶是否安全的争论终于画上句号: 卫生部等国家六大权威部门紧急组织专家论证,最终澄清了OMP的安全,并对外公布了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没有健康危害”的消息。权威部门作出的结论打消了人们心头的疑虑,但是,在风波尘埃落定之后,“OMP风波”带来的影响却不会立刻散去。回顾这一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它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总结和深思。


一封匿名信引发的恐慌


风波之初,各大媒体均收到了一份关于蒙牛OMP牛奶被叫停的匿名邮件。不久,民间“科学家”方舟子将两年前的言论重新包装,配合邮件内容,将OMP说成是IGF-1,高调宣称特仑苏OMP可能致癌。就此言论,咨询了中科院相关研究员,其表示,在没有做任何实验的背景下就下这样的结论,只能算是十分不严谨的假设推论,科学上并不能成立。


但是,尽管如此,在没有权威机构给出结论的前提下,随着信件和言论的不胫而走,各大媒体已经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随后,OMP致癌的消息像传染病一样,在市场上开始流传,恐慌与疑惑开始在消费者心头蔓延。


虽然“OMP事件”发生不久,尚没有销量受到影响的数据,但中国乳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承认,事件“加深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恐慌”。


与此同时,消息传到国外,美联社大篇幅报道“特仑苏表明中国食品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同时加强了对从中国进口货物的盘查。日本和韩国*府也对从我国进口的啤酒采取紧急措施。


权威部门出面“救火”


经查实,匿名信的来源是早前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就OMP的安全合法化问题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了一份《关于核查蒙牛特仑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2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质监局下发了“暂停OMP,调查检测”的公函。这份公函的一部分被内部人泄露出去,最后神秘地图文并茂地被匿名发布到了上,由于信息缺失,被歪曲解读,迅速引发恐慌。


事件集中爆发的第二天,卫生部迅速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组织卫生、营养、*理、食品、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对蒙牛公司生产的添加OMP的“特仑苏”牛奶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研讨。专家根据对OMP的来源、生产工艺、添加量、检验报告以及国际同类产品*府许可和国外使用情况,认为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之后将结果第一时间在站公布。


权威部门的解释消除了消费者的迷惑。不过“OMP事件”对蒙牛企业的影响是否就此结束则尚不明朗。


风波之后的反思


虽然在权威部门澄清后,“OMP事件”已暂告一段落,但业内人士认为,联系近来有关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问题,这件事情的发生值得人们深思。


在事情发生的源头上分析,本是动态的行业发展与静止的行业法规之间的摩擦问题,却诡异地发酵成了企业乃至行业的信誉危机。背后的商业利益之争不言而喻。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之前啤酒行业的甲醛风波,曾经也是因为一封匿名信引起,信中毫无根据地臆测添加甲醛是啤酒行业的潜规则。站加入进来转载相关消息后,“甲醛事件”愈炒愈烈。引起了国内啤酒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直到国家权威部门抽查了国内136家企业生产的157种啤酒产品,宣布无害而告终。但是曾经连续三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啤酒业却遭遇了长久的后遗症,让出了大块市场被国外品牌抢走。


从事情传播的路径上看,人们常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了,信息内容的多样化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络信息真假莫辨,这种情况一方面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对个人和媒体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纷乱杂芜的信息冲击,必须冷静分辨,力戒轻信和盲从,稍有不慎便会掉入信息陷阱,成为流言的帮凶。经过甲醛风波之后,就有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呼吁,媒体应认真谨慎报道食品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杜绝恶意炒作,更好地维护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形象,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此次事件,类似的情况仍在重演,因个别人的不实臆断,媒体的过度渲染和猜测,事情最终形成破坏性效应。


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行业必须减少内耗,一致对外,组成更加紧密的行业联合体;二是加强与媒体沟通,消除对乳业安全的恐惧心理,重树行业信誉;三是协会要搞好行规行约,规范企业的无序竞争行为。当然,最终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标准这一问题,才能避免类似OMP事件的重演,尽管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1
查看完整版本: OMT酷似一张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