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现代的年轻人模仿中年人,也开始在保温杯里泡枸杞了。对于养生的方式,不同人也有不同做法,比如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回归食物的本源。
其实从古代起,老祖宗们就开始注重养生了,并且留下了很多关于养生的俗语,比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等,还有一句关于健康的俗语: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
精足不思淫——精
这里的“精”指的是精气和精元,古人认为“精”蕴藏在肾脏中,“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就是说当一个人脾胃功能强健时,就能有效的保养精气。而当一个人的肾脏特别健康时,就会体力充沛、活力四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精气和精元充沛时,整个精神状态都会特别饱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特别有劲。如果把这种精神放在工作上,那么在面对复杂工作时,也会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很多事情也能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同样这句话也有告诫的意思,就算有足够的精气和精元,也不应该去透支自己的身体,过度思淫。试想一个人如果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每天灯红酒绿,总有一天身体会被掏空。这样的人如病怏怏一般,毫无生气,不仅对身体健康无益,在别人看来非常消极的。
气足不思食——气
很多人把这个“气”理解成生气,如果一个人的情绪非常不好时,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这个时候往往会没有食欲,当然也就没有心思吃饭。
但是这里的“气”指的是一个人的精气神,道教认为这是人的三宝。这句话是说当一个人的精气神非常足的时候就不会贪恋食物。在古代通过控制饮食来养生的方式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追求的“辟谷”养生,它最早源于先秦。《洗髓经》有“食少而服气,乃得享天年”之说,说明辟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所以被古人当成一种养生保健的法则。
宋代陈直的《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古人认为养气要少语言、戒色欲、薄滋味、咽津液、莫嗔怒、美饮食、少思虑,同时要加上适当的运动,以动养气。
但是反观现在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就会出去玩,黑白颠倒;在饮食上也是暴饮暴食,肥胖者人数不断增多,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出现了三高、痛风等疾病,所以还是还是要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当运动,管住嘴、迈开腿。
神足不思眠——神
这句俗语还有一句话,就是神足不思眠,意思就是精神十足时就不会感到困倦,同时也是告诫人们不要过分的贪睡。
现在的年轻人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尤其是IT行业经常加班,导致黑白作息混乱。还有一些年轻人习惯性的熬夜,喜欢夜生活,这些都是非常伤“神”的,对健康非常不利。
结语
所以古人认为真正的养生是要做到精、气、神的充足,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面对每天不同的挑战,才能够乘风破浪,所向披靡。
参考资料:《洗髓经》、《寿亲养老新书》
还记得那个靠卖惨走红的“水泥西施”吗?真实身份终被拆穿
此人救了唐朝皇帝一命,皇帝赏赐其免死铁券,他见了宣布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