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山大叔
年7月11日,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于在北京病逝。
又一位文人巨将逝去了,他的离去,是国学与国家的一大损失。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季羡林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文物级的人物,他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为一身。他不但文采出众,而且精通12国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语言的研究,更是无人能出其右。一个人能活着,如果能够活成像季老这样,那可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了。
想想,要想活成季老这样的,那至少能满足一下几个条件:
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知道,季老先生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还通晓12国的语言,他所拥有的知识,恐怕是好多有学问的人的总和吧。可是,要想有渊博的知识,那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奋斗。可看看世间,有多少人为了金钱权力,勾心斗角;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你争我抢。这些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如过眼云烟的名利上,剩下的时间,恐怕也是陷在花天酒地之中吧?所以,这些人,哪怕再聪明,再有悟性,也不会去继续读书学习,从而渐渐地连最初的学到的知识,也抛得一干二净的。
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读书,思考一下自己唯一的一次人生呢?
第二,要有非凡的才能。季老先生不但知识渊博,而且他才能出众。他的散文作品,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些文字淳朴本色,恬淡自然,是一份品质优良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嚼之不厌,且愈久愈甘。
可现在这个社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会去写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争于名而夺于利,成为了这个社会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名利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我想,季老先生在生前也应该深为痛心的吧?
第三,要有长寿的年龄。季老先生96岁高龄的时候,但依然身轻体健,思维活跃,吐字清楚。在谈及养生秘诀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养生无术是有术。”而他的养生之术,更是让人目瞪口呆的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不挑食、不嘀咕,我们自然明白他的好处,可是,季老先生的不锻炼,却着实让我们感到吃惊不已。对于“不锻炼”,季老自己是这样解释的:“我没有时间去探索养生、长寿之道,也从不刻意去追求锻炼。我并不是反对体育锻炼,而是反对那种‘锻炼主义’。”由此看来,他的不锻炼,其实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不刻意而为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为美食而大快朵颐,结果是你“三高”,我“痛风”的现象常常发生,为此,为了我们的健康,很多人不得不“出去锻炼”。这边美食,那边锻炼,自然有利于养生,但不挑食的季老先生同样为此赢得了健康的身体和长寿的福报。
第四,要有淡泊名利之心。季老一生勤奋治学,取得的学术成就可以说无人能比,但他却三次公开请辞摘下“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称谓,甘愿找回一介布衣的本真面目。有空的时候,他更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莫名湖边,看着自己撒在湖中的莲子已经郁郁葱葱。也许,他这是在思索人生,是在回味自己淡泊而充实的一生吧。
作为一个凡人,我们是无法和季老先生相提并论的,季老先生不管是在生前,还是在他逝世后,他都是国宝级的。但是,了解了季老先生富有意义的一生,是否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呢?
是的,我们无法活成像季羡林老先生那样的文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模仿他的生活方式,可以在自己有限的一生里,品味活成一个文物生动过程。我们可以多读书,在读书中睿智自己,成熟自己;我们可以学习写作或者创造,为社会多贡献一点自己的才能;我们还可以修生养性,像季老一样,不为一点小事婆婆妈妈、勾心斗角;我们更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思想,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大把的光阴,浪费在那无谓的争斗中。
我们不能活成一个文物,但我们至少,可以像文物一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