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青少年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蕴含着特殊而丰富的德育资源。本研究以朝鲜族青少年对本民族非遗的认知为研究视角,对一所中学初高中同学进行非遗认知状况调查,通过SPSS13.0对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朝鲜族青少年对非遗认知特征,并详细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中国论文
关键词 朝鲜族 青少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认知 传承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朝鲜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和内容多样的民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的冲击,各种文化形式交相融合,更多的年轻人趋于追求潮流文化,对本民族原有的特色文化及意识形态认识有所下降。本文通过数据对朝鲜族青少年对本民族的非遗的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朝鲜族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
1朝鲜族非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关于非遗内涵的理解, 温家宝同志曾在2007年参观中国非遗专题展时指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作为中华民族一部分的朝鲜族的非遗同样包括:(1)口头传统, 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
2问卷设计及研究过程
朝鲜族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是本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力*。本研究以大连市朝鲜族学校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校性质及在校学生情况,选取初高中共计7个班的学生,以此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
问卷发放采用的是目的性随机抽样调查法,按年级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25份,回收率为83.3%,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84%。样本中初中生58名,高中生47名,分别占55%和45%。本研究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13.0对问卷所获数据进行处理,以期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3朝鲜族青少年对本民族非遗的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1整体认知水平较低,非遗认知差异较大
在有效问卷中,对非遗概念听说过的同学有90人,占总人数的85.7%,但其中有76人对非遗的概念很模糊,占总人数的72.4%,可见,只有27.6%的同学对非遗概念有很清楚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朝鲜族青少年整体对非遗概念的认知水平较低。
3.2整体关注度较低,关注方面差异较大
在调查问卷中,有关于对具体非遗项目的认知度考查的题目,发现朝鲜族青少年对非遗项目中传统音乐和传统体育的的认知度较高,明显高于传统曲艺和传统文学,具体数据如下:在对朝鲜族传统音乐认知度调查中,四个选项全部知道的占45.72%;在对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认知调查中,四个选项全部知道的占38.47%。但是,在对朝鲜族传统曲艺认知调查中,四个选项全都知道的的仅占5.72%,而对传统文学作品的认知调查中,四个选项全都知道的仅占1.91%。
3.3非遗保护责任感不强,保护意识淡薄
问卷第三部分对非遗保护意识进行调查,在朝鲜族非遗保护与我有很大关系这一题目中,选择“不同意”的人数占4.58%,选择“一般”的人数占16.34%,选择“同意”的人数占28.76%,而选择“很同意”的人数仅占50.33%。从数据来看,只有一半的人认为朝鲜族非遗保护与自己有很大关系,反映了朝鲜族青少年对本民族非遗保护的责任感不强。
3.4非遗传承态度积极,不同形式差异较大
在如何看待让朝鲜族非遗文化走进课堂这一题目中,表示不赞同的占72.12%,表示很赞同的占6.73%,表示无所谓的占21.16%,而选择舞台剧,知识竞赛,手工技艺大赛,微电影,民俗节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8.49%,14.33%,15.63%,17.19%,18.24%,可见,朝鲜族青少年对文娱形式非遗教育参与意愿较为强烈,对开设选修非遗课程意愿较低。
4研究建议
朝鲜族非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与传承它们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分析,针对提升朝鲜族青少年对本民族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提出以下建议。
(1)与青少年思想*治教育相结合非遗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德育教育资源。*治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和说服力,要建立在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青少年思想*治教育要在正确*治方向的指引下,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才能使学生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启发和教育。
(2)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即通过对青少年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3)由于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学的根在民众生活之中,非遗教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走进田野。在课堂实践环节中,可以采用教唱民俗歌谣、学讲民间故事、演练民俗游戏、观看民俗现场展演或音像资料等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认识、理解、接受并承传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学传统。
受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12026013)。
参考文献
[1] 崔明玉,高小岩.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J].菏泽学院学报,2009(1).
[2] 于富业,柳慧.论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 许辉勋,金毅.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其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 程琳,刘丽华.教育传承视角下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研究[J].时代教育,2013(13).
[5]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6] 郑喜淑.延边朝鲜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