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生活中,有不少老人对这句话推崇备至,觉得瘦一点可以避免“三高”,可以健康长寿。那么,老年人真的越瘦越好吗?其实不然。
近日,医院老年病科诸葛丽敏主任中医师的专家门诊里,就来了这么一位“瘦”出问题的患者。
“茶不思饭不想”
老人患上肌少症
粱伯伯(化名)今年80岁,瘦瘦高高的。进诊室后,他显得有些有气无力:“医生,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很健康,没有‘三高’,身体也算健朗。只是饭吃得少点,活动也不多。可最近,我发现自己稍微走一点路就乏力,腿还经常发软,有几次都差点跌倒。现在更不对了,腿发软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还跌倒了好几次。”
“最近饭量怎么样,出门活动多吗?”诸葛丽敏追问道。
粱伯伯的脸上面露悲伤。原来,自从去年老伴去世之后,他就再没心情出门了,吃饭也每天将就着,人变得越来越没精神。
听了梁伯伯的一番陈述,诸葛丽敏心中有了判断。在排除头颅新发疾病及其他方面问题后,双轮X线(DXA)检查发现梁伯伯的四肢肌量有下降,双下肢肌力已经衰退。此外,6米步速测试小于0.8m/s,且主观感受疲惫,说明运动耐力也开始出现问题。由此,诸葛丽敏初步判断,梁伯伯可能患有肌少症。
“脂肪少我是知道的,怎么肌肉也会少?”梁伯伯很是不解。
诸葛丽敏为梁伯伯定制了治疗方案,内容包括合适的有氧运动和牵伸训练,饮食结构调整,适当补充营养要素及中药调理。
治疗一段时间后,梁伯伯笑呵呵地来到门诊复诊,很有精神地说道:“我最近变得爱出门了,至少每天遛弯一次,虽然走不了太远,但腿不再发软了,也没有再跌倒过,而且回家之后也并不觉得很累了,蛮好的!”
这种病与年龄相关
严重会导致失能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衰弱综合征,其特征是随着年龄增加,人体骨骼肌质量和强度进行性、全身性丧失。
有研究指出,肌少症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70~75岁,男性患病率为4%,女性为3%,85岁以上,男性患病率高达16%,女性13%,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肌少症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肌少症早期不会引起明显不适,只是表现为肌肉容量的减少。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表现出容易疲劳、耐力减退等症状,会使老年人整体体能下降,活动减少,肌肉质量和强度流失加快。
所以,患有肌少症的老人更加容易跌倒并骨折。此外,肌少症还会导致失能,影响生活质量,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抗病能力及疾病恢复,增加疾病死亡风险。同时,还增加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肌少症5大征兆
1.走路迟缓
室内平地行走困难(6米内行走,速度小于80厘米每秒)。
2.握力下降
取物困难,拿不动5公斤重物,毛巾拧不干。
3.行动吃力
从座椅起身变得困难,例如需要撑扶手才能起身;爬10阶楼梯出现困难,例如爬两三步就需要休息。
4.反复跌倒
跌倒机率增加,过去1年连续跌倒2次以上。
5.体重减轻
非刻意减轻体重的情况下,6个月内体重轻5%。例如,原本有60公斤的老人,半年内体重无缘由地减少3公斤。
避免肌少症
需从这三方面入手
要想避免肌少症,最根本的原则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的补剂。
运动
缺乏活动是肌少症最常见的诱因。研究表明,即使是高龄人群,通过锻炼也可以重塑肌肉(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1.有氧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骑车、游泳、太极拳等。如果体力允许,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持续12周可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围度和力量。
2.抗阻运动。可以用小哑铃、沙袋或矿泉水瓶等对目标肌群进行负重训练。但须注意的是,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至关重要,理想运动次数是每周3至5次,每次20~30分钟。
动图来自SOOGIF
饮食
食物种类摄入要均衡。要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多吃牛奶、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质,不过多食用肉类或谷物,也不过量摄入水果和蔬菜。建议有糖尿病、痛风、“三高”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食,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预防。
适当使用补剂
根据不同的病因,医生会建议患者摄入一些补充制剂。如肌酸可增加和维持肌肉质量,维生素D可维持骨骼和肌肉组织。但需要强调的是,补剂不适合单独使用,要与运动训练相结合。
↓↓点击下图,订阅《浙江老年报》
来源:健康杭州
编辑:祝萍
必
看
好
文
带鱼!阳性!浙江多地发现同批次产品疫苗接种目标人群将扩至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慢性病能不能打?你关心的答案来了~1传+!养生课堂成了“超级传播场”!这个教训必须警惕“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增多了”上今日热搜!央视给出最新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