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节气小名片: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在中国南方地区,谷雨后明显多雨,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在北方地区,谷雨是“终霜”的象征。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吃春、赏花等习俗。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春季也到了尾声。暮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降雨量增多,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繁茂时期,因此民间有“雨生百谷”之说。
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养生基本遵从春季养生的法则,但又稍有区别。由于与夏季相接,调理好了有助于安然入夏。本期《养生》,我们邀请了桂医院中医科医师赵骏,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国家茶艺评茶裁判员、桂林市香文化研究会会长莫婷娜,教大家如何在春夏之交调理好身心。
春末养生“三部曲”
祛湿
清明要明,谷雨要雨。在雨水渐渐增多的节气里,伴随而来的是无处不在的湿气。这时候,养生的首个要点就是要祛湿,预防“湿邪”入侵身体。
中医认为,万病多由湿。南方春夏交接雨水格外多,尤其是两广一带,人体易出现湿气重的症状。如何判断湿气重?可以通过“三看”来简单判断。一看起床时的状态,湿气重的人早晨起床后感觉到全身无力和四肢沉重,头上如同包裹着东西一般。二看舌苔颜色,正常情况下舌头淡红,舌头表面有一层薄白舌苔。照照镜子若发现舌苔又白又厚、又湿润,提示体内湿寒;若舌苔*腻或比较粗糙,提示体内可能有湿热。三看排便情况,健康的大便呈*色,并且排便过程约为3分钟,两张手纸就能够擦拭干净。如果大便溏稀,废纸、冲水不净,就说明体内有湿气。湿气重不仅仅会引发一系列症状,而且也增加患某些疾病风险,如关节炎、肥胖症以及痛风等。
那么,谷雨过后,应当怎么应对湿气呢?赵骏说,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祛湿。比如运动、泡脚、针灸和食疗。运动是祛湿气最佳办法。春季比较适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走路、骑行、伸展、慢跑等。总体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当的运动,容易伤膝盖和引发疲劳性损伤。因此要量力而行,缓缓“加码”。体质较好的中老年人可以尝试快步走,每分钟以步左右为宜。
每天,大家可以用艾叶泡泡脚。四月正是艾叶蓬勃生长的季节,用它来泡脚祛除湿气最适宜不过。可以在踏青出游的时候,采摘一些艾叶晾晒干,煮开,放凉至37-40℃后进行中药足浴,泡脚以后背稍微出汗为宜。通过泡脚能让脚部穴位得到良性刺激,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帮助排*和排湿气。
春天特别适合养生针灸。尤其是在谷雨这个春夏之交的时节,久病宿疾、新病丛生,在这时候可用针灸温阳祛湿,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具体而言可以在谷雨前后三天做个隔药灸。将姜片放置在对应穴位上,然后隔着姜片,将艾条点燃,在穴位上方3-4厘米位置进行艾灸,会有双倍效果。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都很适合祛湿。
食疗是日常保健的好办法。在谷雨时节,可以多吃一些祛湿、疏肝、补胃的食物,如薏仁、山药、冬瓜、鲫鱼、海带、菠菜等。不宜摄入过多辛辣刺激、发热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等。同时,中医所言“青色入肝经”,多吃绿色食物,有助于护肝、养肝。
养肝
中医认为,“春时宜食粥”。这时候,肝气顺着春季生发,肝火过旺,会伤到脾胃,影响运化,因此春季养肝,可以多食用粥类,如五谷杂粮粥、鸡蛋瘦肉粥、海带银耳羹、薏仁红豆粥等等。还可以吃猪肝绿豆粥,一来符合“以形补形”,二来有助于脾胃。
其次,养肝要多摄入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面粉、荞麦面、小米、花生、黑芝麻等。
早睡早起、调达情志,也可以疏解肝这个“刚脏”。打太极拳也可以护肝气。
“四低”
在谷雨时节,饮食方面还要遵循“低油盐、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这“四低”原则。
比较推荐的标准是,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每日油脂摄取总量不超过膳食总量的30%,或全天脂肪摄入量小于50克;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g;每天食肉类食品不宜超过克。
做好这几点迎接初夏
“春捂”视温而行
俗话说“春捂秋冻”,很多人在谷雨前后下雨降温会不自觉地捂上不少衣服,殊不知“捂太久”或者“捂过度”容易诱发“春火”,反而对身体不利。
专家建议,15℃可以视为“春捂”的临界温度。昼夜温差大于8℃,需要“捂”,而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了,否则就会超过身体耐热限度。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说,更不能“捂”过头。同时,“捂”的部位也有讲究,一般讲究“上薄下厚”,不要“冷落”了脖颈、腿部、足部。衣服稍微宽松适宜,以免影响肝气升降。
向生冷之物说“不”
前段时间的明媚阳光使人有一种初夏到来的错觉。事实上,在谷雨夏未至这段时间内,最不推荐的就是吃冷饮。因为冷饮伤脾胃,只有在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才能保证在接下来几个月的夏季中人体气血充盛。
养心可以安排上
过了谷雨,就进入了夏季节气的倒计时阶段。夏天属火,火气与心相同,因此在春夏之交要多多
古人谷雨养生小妙招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在谷雨时节,古人会抓住暮春光景,出去走村串巷,踏青郊游,民间称之为“走谷雨”。在四处闲逛的同时,获得适度阳光照晒,直接起到补阳气的作用。同时漫步于花间,也能放松心情,调节情志,运动出汗,排出湿热之气,可谓一举多得。
明前茶、谷雨茶,都是佳茗。“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唐代诗人陆希声的《茗坡》,给出了几个关键信息。在谷雨时节,古人往往会采制春茶。这是因为在雨水充足的春天,茶树萌发新芽,翠绿欲滴,滋味鲜活的春茶,不仅消渴治病,并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保健价值高。尤其是被称为二春茶的谷雨茶,有温良祛火、消炎止痛、滋阴补肾的功效,对春夏之交的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民间素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到了谷雨时节,古人通常会出门采香椿。采香椿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春事”之一。同时,香椿是不折不扣的谷雨时令食物,有清热解*、润肤明目、健胃理气的功效。香椿炒蛋、香椿烙饼、香椿拌豆腐,都是“春日限定”美味。
谷雨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所以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民间说,“谷雨三朝看牡丹”,意思是谷雨过后三天,就是看盛开的牡丹最好的时机。可见在这一时节赏牡丹的习俗之悠久。而在隋唐时,牡丹不仅用来观赏,也是入馔、入药的良品。像我们熟知的中药“丹皮”,指的就是牡丹根。中医认为,牡丹花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花馔的做法有很多种,在此记者收集了一些以飨读者。如牡丹花瓣脆,将牡丹花瓣挂上薄薄的面糊,入油锅炸一下,即可食用,蘸糖后口感更好。又如,牡丹花饼,可以将牡丹花瓣洗净后,绞碎放入红豆沙泥中,放入糖,制作成馅料,塞进米团或面团中蒸煮,牡丹饼就做成了。在暮春时节,一杯谷雨绿茶,一口牡丹饼,看落红飞过秋千去,真是春季惬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