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养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颌前牙区非牙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鼻腭管囊 [复制链接]

1#
鼻腭管囊肿(Nasopalatineductcysts,NPDCs)和其他口腔内非牙源性病变可能与牙源性病变混淆,容易导致误诊。JOE年7月报道了一位男性牙外伤患者,其表现为慢性根尖周炎,具有典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根尖片显示上颌中切牙根尖周的透射阴影,并且颊侧的窦道示踪也显示位于中切牙根尖周。但在CBCT的辅助下,手术彻底摘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后诊断为感染性鼻腭管囊肿。1年后复查显示邻牙仍为活髓,并且根尖片显示根尖周透射阴影完全愈合。本病例表明,鼻腭管囊肿有可能表现为类似根尖周炎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因此需要细致认真的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诊,从而进行错误的进行了根管治疗。一、病例情况1、患者情况:男性患者22岁,由其口腔全科医师转诊到牙髓专科。2、主诉:右上前牙牙龈区的“wound”。患者几个月前该部位出现几次肿胀。患者回忆起大约10年前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上颌前牙外伤。二、检查1、临床检查:(1)右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的附着龈上可见窦道口(见图)(2)所有的上颌切牙对冷刺激和牙髓电活力测试仪检查均阳性。(3)对叩诊无反应(4)所有的切牙牙周袋均不超过3mm。2、影像学检查:从窦道口插入牙胶示踪显示进入右上颌中切牙根尖区,大小约7*6mm(见图)三、可能的诊断1、牙髓坏死和慢性根尖周脓肿2、正常牙髓,伴邻近的非牙源性病变,如鼻腭管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或者可能性较小的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四、进一步检查由于临床检查和根尖周影像学检查结果之间存在矛盾,怀疑存在非牙源性病变,所以拍摄CBCT,显示:1、鼻腭管增宽(图A-C),且到达右上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见图A和B)2、病变不对称,形状不规则3、腭侧存在牙槽骨穿孔;在牙槽突的颊侧皮质骨板穿孔较小(见图A-C)五、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下,手术摘除病变,进行仔细的刮除,将取下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炎症囊肿。六、复查手术后2周、6个月、1年随访复查。1、1年后随访复查,患者没有*治,检查可见上颌切牙叩诊无症状,松动度在生理范围,软组织正常,没有肿胀或窦道存在。2、根尖片显示,牙周膜和根尖周区域完整,没有可见的透射阴影区(见图)七、鉴别诊断1、鼻腭管囊肿是最常见的上颌非牙源性囊肿。因此在上颌切牙区存在透射阴影时,均应予以怀疑,不能轻易的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病变。其常见于30-60岁的人,但目前的病例报道显示也可能存在像本文报道的年轻患者。另一个常怀疑鼻腭管囊肿的原因是其可能导致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即使是在较大的鼻腭管囊肿邻近的牙齿,其牙髓活力经常存在,这有助于牙源性病变和牙髓坏死患牙的鉴别。2、牙源性角化囊肿另一个需要鉴别诊断的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占所有牙源性囊肿的10%。牙源性角化囊肿可以位于根尖周(类似于根尖周炎)、冠周、或者根侧。但是,在牙源性角化囊肿病例中,大约有30%的病例与牙齿结构没有关系。3、成釉细胞瘤虽然需要与成釉细胞瘤鉴别,但上颌前牙区的根尖周炎不太可能与成釉细胞瘤有关,因为成釉细胞瘤常位于下颌。成釉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类似囊肿,和鼻腭管囊肿一样,可以引起牙根移位和牙根吸收。当位于根尖周时,容易被误诊为根尖周炎。总之,牙髓来源和非牙髓来源病变的鉴别诊断存在挑战,通过包括针对性的临床检查、仔细检查根尖周、以及CBCT等辅助的一系列诊断过程,从而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给与适当的治疗方案,从而保持牙髓活力,避免不必要的根管治疗。翻译整理,参考文献略。本整理资医院牙体牙髓科内部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luzhishan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