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医生胡维勤
我是通过九届市*协委员张熙增认识胡维勤医生的。他生于年,浙江人金华人,中共*员,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从医50多年,曾担任朱德委员长、华国锋主席的专职保健医师。还先后参加过姚依林、谷牧、叶剑英、李先念等多位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养生保健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他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宁夏卫视、云南卫视、新浪网等特邀健康嘉宾,师从于著名内科专家乐文昭教授(国内四大名医之一)。
主要擅长保健、消除亚健康、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酒精肝、失眠(多梦、易醒、不寐)、头痛、脾胃病、甲状腺结节、慢性咽炎、妇科痛经、乳腺增生、手足不温、痛风、前列腺增生、便秘以及老年病的治疗与康复。
胡维勤(左五)作者李士杰(左六)
年我在编著《我们的退休生活》一书时,曾经和胡老(胡维勤)几次以聊天的形式对他进行采访,(此文章刊登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我们的退休生活》书中)以下是他的自诉:
不知不觉,我从北京中南海门诊部退休已有二十个年头了,原本想闲云野鹤般度过余生,万万没想到赋闲后找上门来的病人如此之多,不是这个企业的总裁、总经理,就是那个部门的领导,要不就是某位明星……整日把脉问病,忙个不停,难得浮生半日闲。好在我长期靠中医养生,身体极好,现在仍能健步如飞,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就撑不住了。
前不久,一些人四处扬言要求取消中医,其势汹汹,仿佛中医是万恶之源。我有点坐不住了,想出来说几句话。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类不灭,中医不休!
我和中医有着很深的渊源,说来话长。我最早学的并不是中医,而是西医。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医院后,我有幸成为乐文照教授的助手。学医的人都知道,乐文照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精通西医,对心血管、消化道、内分泌代谢、肾脏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当时全国最着名的医生之一。跟着乐文照教授学西医,我受益匪浅。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降低我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西医看病要通过量血压、做心电图、化验……而中医只需望、闻、问、切,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诊断出疾病。你说,这能不让人感到神奇吗?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个小孩患麻疹发热,已经奄奄一息,她母亲请来一位中医,诊脉后开了三剂中药,第一剂中药灌服后就退烧了,三剂药还没服完,人就好了起来。
这件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想弄清楚为什么医生的手一摸就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几剂中药就可以救回一条命。后来,我父亲患了重病,卧床不起,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急得直掉眼泪。母亲请来一位中医,给父亲号脉开方,父亲喝下药后第二天就退烧下了床。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
年9月16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有幸进入北京中南海,成为了一名保健医生。保健医生的工作就是将疾病消除在形成之前,《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如何才能在疾病形成前就做出诊断呢?西医的体检远远不够。为保证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组织上特意安排我跟祝谌予先生学习中医。祝谌予是北京最着名的老中医,他学贯中西。
关于祝老有许多传奇故事。祝老十九岁时母亲重病,家里请来许多中西医的名医,中医没给看好,西医连是什么病也诊断不出来。就在万般无奈之时,来了一位老中医,他气度不凡、儒雅而洒脱,吃了他开的药后,祝母的病终于出现了转机。原来这位中医就是当时北京的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西安事变”前,他曾给杨虎城将*诊脉看病,药到病除,留下一段佳话。但遗憾的是,后来施今墨去了南京,祝母的病复发,没能治好,离开了人世。母亲的死使祝谌予悲痛万分,他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立志学习中医。
祝谌予托人找到施今墨。第一次见面,施老问祝谌予:“你为什么想学医?”祝谌予将母亲病故的经历和自己的心情全道了出来。施老听后感慨万分,就这样,祝谌予不仅成了施今墨的第一弟子,还做了他的乘龙快婿。后来,祝谌予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成为了全国少有的学贯中西医的人才。
我前后师从祝老学习中医五年之久。祝老曾对我说:“一些绝招我是不肯轻易传给别人的,你就不一样了,你是上面派来的,学会这些绝招之后,可以派上大用场。”记得有一次,祝老的一位学生从东北来京,祝老就立刻打电话叫我过去,原来这位学生会用抖动的方法来按摩穴位,治疗糖尿病。祝老对我说,这个抖动法你学会了,回头就可以给首长治病。这个方法使用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很累,但却能起到针灸捻针的效果。我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并总结出了一些有降血糖作用的穴位,我发现按摩这些穴位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
师从祝谌予,我学到了不少中医治病的经验,祝老比较擅长用活血化瘀的药,而且擅长用中药的“对药”。如*芪配当归补血活血,女贞子配旱莲草滋阴,天麻配钩藤治头晕,枸杞子配菊花补肝肾明目等。
对付一些疑难杂症,他提出了两个绝招,一是从“瘀”论治,二是从“痰”论治。大多数的慢性病,多有气滞血瘀的现象,即西医讲的微循环不良,血黏度增高,氧自由基多,酸性体质等;“痰湿”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体内有废物、*物、垃圾、重金属等。祝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治疗疑难杂症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从祝老那里学会了治疗糖尿病的绝活儿,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临床上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些年来,我治好的糖尿病患者不计其数,有的甚至已经停药十多年了。而这些都是西医不可能做到的,西医一停药,病情就复发。所以,除非人类灭亡了,否则,中医就会永远存在下去!
一些人主张取缔中医,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医,他们是以西医的眼光来看中医,完全不懂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所以,我要说的第二句话就是: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但中医更伟大!
前几天,听一位朋友说网易的总裁丁磊就在浙江中医学院学习中医,我甚感欣慰;又听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自己退休后将潜心研究中医,我感觉到中医振兴的日子已不远了。
我从医50多年了,曾为多位中央领导人长期做养生保健工作。退休后也坐诊给普通百姓看病,来找我看病的患者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够活到80岁的人非常难得,按照哺乳动物生长期与正常寿命的比例,人至少应该能轻松活过岁,可现实中比人正常寿命减少了40年,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专家的多年研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要从遗传、身体、饮食、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而为中央首长做了多年保健医生后,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的原因更为清晰明确。人之所以无法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主要原因就是“养”得不够!
传统观念认为,“养”是病好后恢复期的事情,所以常听人说:“你病刚好,还得好好养养。”实际上,这个传统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养”是贯穿人一生的事情,不单生病恢复时要“养”,生病期间要“养”,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生病时也得“养”!
没有生病就要保养,实际上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保养好身体,人的体质和免疫力都会比较好,生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降低,人体就能保证健康。健康的人,又怎么会不长寿呢?
传统中医观念认为,健康人的保养与病人生病治疗和保养的道理一样,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分析,然后建立个性化的保养方案。只有这样的“养”,才是行之有效的“养”;否则,千人一法的保养,非但起不到强健身体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身体“很受伤”。比如大家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也确实有一些长寿老人是靠终身运动得享天年的,可是这个长寿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香港名嘴冯两努为了健康天天跑步锻炼,结果还是50多岁就离世了,原因就在于,锻炼这种保养方法不适合他。
试想一下,如果他在选择保养方法前先去找一位精于保健医术、学贯中西的医生做一下全面检查,辨证分析之后找出适合自己的保养之术,然后再去依法施行,也许就不会带着遗憾盛年离世了。
生病中的“养”则好理解得多,在医生辨证后治疗疾病的同时,根据辨证结果同时对身体加以调养即可。譬如因热盛阴伤引发的疾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通过多吃滋阴食物的方法来进行食疗保养;因气虚引发的疾病,在治病的同时可以联系养气的体操和气功来保养身体;等等。
病后保养是我们平时听得最多也见得最多的保养方式。它的保养方法与病中保养类似,但方法更多。只要能根据每个人身体的不同情况制订正确的保养方案,一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李士杰会长一直动员我讲讲我的夫人颜大夫病后保养的故事,
颜大夫姓颜,名德华,今年77岁,是江苏镇江人。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毕业医院内科工作,年随我从上海到北京医院担任内科主任,年退休。
颜大夫家族就有癌症的基因遗传,她近三代的家族成员16人中有9人患有癌症,家族女性成员多数患有乳腺癌。年,检查发现她患有食道癌,后到医院西医手术治疗,由于没有转移,就治愈了。
年,她检查身体又发现患上了膀胱癌,经使用西医电切疗法手术后进行了3个月时间的化疗。复查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然后进行了一年的化疗。至今每年复查一次,没有复发。
没有想到的是:年3月,她检查身体时,又发现患上了乳腺癌,进行了左侧乳房的切除手术,这次,淋巴结没有扩散,所以进行了保守治疗。至今恢复得很好。
许多亲朋好友在问及她是如何有效地战胜癌症时,我们总结的经验是:“经常自我体检,提高警惕。癌症不可怕,发现得早是治愈的关键!另外良好乐观的心态和平常的保健也是很重要的。总之,生命在于“养”,想要保证生命之树常青,就要时时保养,还要“养”得巧妙,“养”得正确!“养”得科学,“养”得有效!
愿大家的生命之树都能茂盛常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