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养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寒露如何巧养生身体这几个地方千万冻不 [复制链接]

1#

寒露。是24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之后寒霜雪(霜降、小大雪)节节紧扣,离立冬还有1个月。

季秋之月,草木零落,众物蛰伏

这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地面上阴气渐重。所以寒露以后的阳光特别补,此时的阳光已没有炎夏时的“热*”,温暖如酥,尤其是偏阴寒体质的人晒一晒,会非常受用。

深秋,天气上升,地气沉降,有清洁、肃降、收敛的特点,有利于人体降浊升清。我们可以在这个时节为身体做一次“大扫除”。

“升清”主要通过肺吸入的自然之气,和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来濡养身体,这段时间出游郊野、或登高舒展,都利于体内清气上升;“降浊”主要是通过大小便、汗液、废气代谢、或经络疏通排出体外。

寒露之味:木瓜栗子寒露煮

木瓜半个、栗子10颗、牛奶适量1、生栗子祛除内外皮(生栗子用刀在顶部切十字口,扔进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即可方便祛皮),切成小粒;木瓜祛皮祛籽切块,最好去掉跟籽连着的那层内皮,以免有木瓜的怪味道;2、如果做两人份,就用两饭碗水煮栗子,煮约15分钟栗子软烂,加入木瓜一起再煮5-8分钟(水不要放太多,以煮完木瓜所剩无几为最好);3、煮到锅中缺水少水,倒入适量牛奶,煮至沸腾,即可关火。栗子:晚秋“肾之果”

已经是晚秋了,栗子应季来补肾。栗子,它不但好吃,还补肾强筋。

《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先天肾气不足的小孩子,容易该走路的年龄还不会走、脚弱无力,或者讲话晚,可以每天给他吃几颗栗子,用食物的方法来补肾气。

老人家肾虚腰脚无力,也可以每天吃几颗栗子,强筋骨。

但栗子不可多吃,容易滞气,像小孩子吃糖炒栗子最容易积食致病,所以我们这里用煮糖水的方法来吃栗子。

木瓜:它不寒不燥,还化湿。

木瓜性平味甘,不寒不燥,能消食健脾,清润而且不生湿哦,和栗子搭配消积,不容易滞气。木瓜要选熟一点的,会比较甜。孕妇木瓜少吃点,喝汤就行了。

牛奶:吃不对变阴寒淤堵,吃得好润五脏

古人认为牛奶有“养血脉,润五脏”的功效,在合适的时候喝是很补的。

就因为太补“阴”,像我们成年人每天喝牛奶容易化不掉,变成体内的阴寒、淤堵。但在天干物燥、体液流失严重,秋燥缠身的深秋,吃点牛奶,五脏却会很舒服。

这里牛奶作为一味药,煮到甜品里,只留它的“润”,而不让它过分阴寒。

煮好的甜品,美貌又好吃,栗子的香糯、木瓜的甜软,牛奶的滑润,层层递进,一不小心就吃完了。而且绝对不滋腻,不生湿,无后顾之忧。

降浊:深秋之络

橘络:除痰淤,通经络

寒露到霜降的这半个月理血活血,通经活络,霜降之后,就可以放心补透了。

橘络是一味中药,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橘络中含有一种叫芦丁的物质。芦丁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致密性,对于平时有出血倾向的人,特别是有血管硬化倾向的老年人,食橘络更适合。橘络不用特别买来吃,吃橘子时多剥一些吃就行了。

丝瓜络:除风湿、驱痛风

深秋的老丝瓜起络了,家里有痛风病人的可以收一些丝瓜络来。丝瓜络与橘络一样,能通络脉。橘络偏于疏通络脉中的痰淤,而丝瓜络偏于清除络脉中的风湿。

给痛风患者的丝瓜络茶:有关节炎、痛风的人可用丝瓜络煮水来调理。

指导用法

丝瓜络10g+桂枝10g(或5g肉桂,肉桂就是平时做菜用的桂皮,再没有也要加几颗龙眼),煮水当茶,代茶饮,痛风病人平时喝,痛时丝瓜用量加倍。加土茯苓、五指毛桃一起煮会更好。

肿瘤患者需增强体质

从寒露到霜降这段时间,气温下降幅度非常大,各种疾病极易流行,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体质较弱者在这个阶段最容易生病,肿瘤病人体质本来虚弱,此时更要注意改善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方面,常吃些萝卜对癌症患者很有益处,俗话说:“十月萝卜小人参”,它既是蔬菜又是中药。另外多饮汤水,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可以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等。还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今年的寒露是10月8日,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随着寒露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了疾病。

到底怎样才能冻出健康?今天,我们就来教教你“挨冻”的正确姿势,远离疾病侵袭。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穿衣服”,应根据4个原则科学进行。

1

秋冻必须顺应天时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

南北方秋冻有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3

4个部位要捂好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4

5类人千万别冻

肺不好的人

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因为慢性肺病的患者一般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心血管不好的人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心血管病的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尤其要注意。胃肠不好的人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

胃肠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患者,对待秋冻要小心。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溃疡患者一般正气不足,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

关节不好的人在刮风、下雨、下雪、寒潮等天气变化来临时,约有90%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症状。因此关节病患者“秋冻”不能随便冻,尤其要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寒冷会让关节炎患者感到不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二是以防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寒露已经到了,

快提醒朋友们要注意保重身体哦~


  爱友会是国内首家医患共同参与的肿瘤健康公益组织,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大家答疑解惑。欢迎您加入我们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