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露
中医肿瘤医学博士、博士后
中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生导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西医全国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届中医肿瘤舆情管理团队首席专家
北京市慢病防治促进会肿瘤分会副理事长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北京卫视《养生堂》主讲专家
如何防癌养生?要防病首先要知道人为什么会生病,传统医学认为人和自然、社会为一整体,受其影响。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是致病的外因,人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是致病的内因。
“天人合一”的养生最高法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的防癌法则
四时五脏阴阳法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强调养生长寿的根本法则是效法天地阴阳四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的道理。
遵循“四时气候阴阳”之化
《素问·四季调神论》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平容,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因人制宜的养生观
《灵柩经-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年4月9日,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形与神俱”以尽终其天年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大喜,“得意忘形”,“喜则气缓”,心脉瘀阻,心悸,健忘。《灵枢·本神》谓: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惊恐,《灵枢·本神》谓: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胭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惊恐伤肾”阳萎、早泄。
大怒,《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可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灵枢·本神》谓: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悲哀,“悲忧则伤肺”《灵枢·本神》谓:肝,悲哀动中者伤*,*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防病养生虽与四时、阴阳、情志等因素相关,但是也于自身体质关系密切,简单地判断体质并在日常生活中休息饮食起居也是养生的重点。
体质: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辨体描述:平时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饮食应有节制,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体质:阳虚质(B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中医辨体描述:阳虚体质易患肥胖、骨质疏松、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水肿、痛经、月经延后、闭经、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等疾病。饮食上宜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瓜、藕、梨、西瓜、山楂等。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药物可酌情服用金匮肾气丸等。
体质:阴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常见表现?: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疲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辨体描述:阴虚体质易患高血压、心律失常、脑中风、咽炎、肺结核、糖尿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饮食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鸭肉、百合、豆浆、银耳、木耳、梨等。少吃狗肉、虾、韭菜、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药物可酌情服用六味地*丸等。
体质:气虚质(D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时气短懒语,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病,病后康复缓慢。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中医辨体描述:气虚体质易患感冒、疲劳综合症、肺不张、贫血、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下垂、直肠脱垂,神经性尿频,女性易患生殖脱垂等。饮食宜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粳米、小米、大麦、白扁豆、土豆、白薯、红薯、山药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常自汗、感冒者,服玉屏风散预防。
体质: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粘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口粘或甜,舌苔白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中医辨体描述:痰湿体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冠心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饮食宜清淡为原则,多吃葱、蒜、海藻、海带、海蜇、胖头鱼、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吃海参、肥肉及甜、粘、油腻的食物。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可酌情服用化痰祛湿方药。
体质: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易生痤疮或疥疮,口苦或嘴里有异味,皮肤易瘙痒,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腻,脉濡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疸、热淋等病。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中医辨体描述:湿热体质易患疮疖、脂溢性皮炎、复发性口疮、慢性膀胱炎、胆结石、胆囊炎、特异性结肠炎等。饮食宜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薏米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丝瓜、西瓜、莲藕等。少吃胡桃仁、狗肉、香菜、辣椒、花椒、酒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品。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酌情服用六一散、清胃散等。
体质: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平素面色晦暗,易出现褐斑,易出现黑眼圈,胸闷胸痛,女性可出现痛经、闭经、或经血紫黑有块,舌质黯有点、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中医辨体描述:血瘀体质易患中风、高血压、胃溃疡、冠心病、偏头痛乳腺炎、子宫肌瘤、月经病、失眠等。饮食可多吃香菇、金橘、紫菜、萝卜、柚子、山楂、醋、玫瑰花、红糖、*酒、葡萄酒、白酒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肥猪肉等滋腻之品。应戒烟酒。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项目:太极拳、太极剑、舞蹈、步行等。保健按摩可促进经络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的作用。血瘀体质的人在运动中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医院检查。
体质: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精神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胸胁胀满,心烦,爱生闷气,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易多愁善感,肋部乳房胀痛,咽部有异物感,舌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症等。
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中医辨体描述:气郁体质易患抑郁症、妇女脏躁、胸痛、肋间神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消化性溃疡、慢性咽痛等。饮食宜吃小麦、高粱、香菜、葱、蒜、萝卜、海藻、金橘、山楂、玫瑰花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之品。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参加运动量大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另外可多参加集体性的活动,解除自我封闭状态,多结交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述不良情绪。
现代医学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祖国医学讲究食物的性味。主张“医食同源,药食同行”。明确了自己的体质,不仅可以对症用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食疗辨证养生观
“谨和饮食五味,脏腑以通,血气以流,骨正筋柔,寿命可以长久……菜之于人,补非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素问·五常*大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体质偏热者忌吃温热性食物,以免“火上浇油”,而适宜于吃凉性食物,以便热症寒治;体质虚寒者,忌食凉寒性食物,可进食温热性食物,以温散寒积。
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气候交替,人类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而不可违背——天人相应。春夏阳气旺盛,万物生机盎然,肿瘤细胞增殖快,因而尽量少食温燥“发物”,如忌食狗肉、羊肉等;秋季气候干燥,万物萧条,病人常见口鼻干燥,此时尽量不要吃辛热干燥食物,多食含水分多的水果;冬季严寒,尽量少食寒凉生冷食物。
主张因病制宜饮食养生观
胃癌:忌食熏制食品、刺激性调料等。
食道癌:忌食过热饮料、酒。
肝癌:忌食硬、油炸、刺激性食品和酒。
乳腺癌:忌食刺激性食物,忌饱和/动物脂肪及酒。
肠癌:忌酒精/加工肉食、饱和/动物脂肪。
肺癌:忌烟酒、刺激性食物。
前列腺癌:忌食含雄激素的食物如海马、鹿茸、韭菜及韭花。
胆囊癌:忌食高脂肪、酒、油炸食品,并避免暴饮暴食。
巧拍“八虚”,除五脏寒*
“八虚”是人体的八个大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
《*帝内经》曰:“人有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外感邪气日久停留于体内阻碍经络运行,易在人体两侧的肘部、腋部、髀及腘部停留,即五脏藏邪于这“八虚”之中。所以,找到了“八虚”也就意味着找到了祛除五脏之邪的最佳途径。两肘肘窝部位,有心经、心包经及肺经三条经络通过。外邪侵犯三经,造成气血瘀滞,则会伤及心肺两脏,从而引发该脏器的疾病。临床常见如感冒、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便秘、心烦、心慌气短等,通过拍打肘窝(主要疏通尺泽穴、少海穴),可疏通肺气、养心安神,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两腋腋下主要有心经和胆经、三焦经通过。(寒气)邪气侵犯三经,造成气血阻滞,则会伤及心肝、三焦之脏,从而引发该脏器的疾病。临床常见各种肝阳上亢、气急攻心之证,如头晕、心烦、胸闷等,通过拍打腋窝(主要疏通极泉穴、期门穴),可疏肝理气,调养心神,从而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如情绪郁闷时,按摩或轻拍极泉穴,心情就会变得开朗就是佐证。
两髀即大腿内侧腹股沟处,髀窝主要有脾经和胃经通过。邪气侵犯两经,造成气血阻滞,则会伤及脾胃之气,从而引发该脏腑的疾病。临床常见如纳差、腹胀、四肢无力、便溏、肥胖及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双脚冰凉、各种妇科炎症等,通过拍打髀窝(主要疏通冲门穴、气冲穴),可健脾和胃、通调气血,从而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两腘即腘窝,腘窝主要有膀胱经和肾经通过。邪气侵犯两经,造成气血阻滞,则会伤及膀胱与肾经之气,从而引发该脏腑的疾病。临床常见如腰背痛、足跟痛、肾脏疾病等,通过拍打腘窝(主要疏通委中穴、阴谷穴),可补肾养肾,舒筋通络,从而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如何安全有效地拍打“八虚”
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掌虚指实,利用气体的振荡和缓地传送至皮下肌肉经络,见到拍打处微微红润略带紫红即可。这样手温畅通局部气血,力度适宜筋骨免受伤害。
预防癌症的几点建议
合理饮食结构:一二三四五,红*绿白黑
★1袋牛奶
★~g谷杂粮
★g鱼或瘦肉
★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g蔬菜和水果(绿色、带叶)
★“红”:西红柿,或喝少量红葡萄酒
★“*”:*色蔬菜,如胡萝卜、番薯、老玉米等
★“绿”:绿茶及深绿色蔬菜
★“白”:燕麦粉、燕麦片,白色肉类
★“黑”:黑木耳、海参、海带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颁布了国际防癌守则十五条
★食物以植物食品为主
★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过轻过重
★经常适当锻炼
★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谷类、豆类、根菜类
★最好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限制肉类食品
★控制动物脂肪摄取量,适当摄取植物脂肪
★少吃盐,成人每天摄取食盐6克以下
★多吃生鲜食品,少吃罐头食品
★食物要保证新鲜,食品应冷冻、冷藏保存,食品不可藏放过久
★注意食品安全
★烹调方法要科学,不吃烧焦食品
★少吃营养剂、补品
★戒烟
作者单位
中国医院肿瘤科值班编辑
李冰莹文稿审核
张闽精彩推荐健康老龄化:活得长还要活得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