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养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简明版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特征 http://m.39.net/pf/a_4385176.html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年第29卷

1前言

1.1制定《指南》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

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年5月,原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年》,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2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每年死亡万,其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危险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切入点。

估算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66亿,但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40%和10%,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治疗的依从性差。调查表明,初诊高血压治疗一年的依从性仅为30%,严重影响了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的改善。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及长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必要,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是将成为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措施和助推器。

1.3正面宣传科学的健康知识,抵制伪科学,澄清高血压认识的误区

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以不用降压药;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停药;用食疗或理疗仪器,不服用降压药;认为是药三分*,不愿意长期用降压药等。针对以上高血压认识的误区,有必要正面宣传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

1.4高血压教育需要规范化,需要权威科学的指导教材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的碎片化及不规范性已不能适应高血压防治的新要求。亟需制定国家级权威的、科学的、实用的高血压教育教材和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即《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1.5指南制定过程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指导下,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制订《指南》。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等多个组织为合作单位。年7月1日在西安举行启动会,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办单位和相关学会的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确定了《指南》的编写框架,20余位有关领域的专家(临床、营养、运动、健教、社区、管理)撰写了初稿。此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天津、成都、北京召开了多次专家、基层医生、疾控和健教人员参加的意见征集会和高层专家讨论会,对《指南》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年4月19日举行专家定稿会。6月19日举行基层医生和媒体意见征集会。《指南》的制定发表是指南委员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2.1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患者除了就诊时与医生有短暂的交流,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自我血压监测与管理。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逐步掌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促其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以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降压达标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公共卫生人员、健康教育人员在内的各类医务人员,都有责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讲解教育。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村卫生所、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在内的基层医疗或健康管理机构是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基层医务人员是高血压教育的主力*。

2.2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行为指导。

分层目标教育:健康教育计划的总目标可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目标,将每个层次目标设定为患者可以接受、并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而前一层次目标是达到后一层次目标的必需。

2.3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法

2.3.1医院健康教育

门诊教育:候诊时,采取口头讲解、宣传栏、黑板报、小册子、广播、医院视频健康教育联播系统、录像、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诊时向患者提供高血压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处方。告诉病人看病前应该做什么准备。一分钟教育:大型医疗机构医生的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可针对患者的主要问题进行一分钟重点教育。患者信任医生,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住院教育:住院治疗期间,可进行较系统的、循序渐进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技巧和自我管理的教育。患者出院时应进行出院教育和随访。

教育内容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学习能力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应该是简单、重要、有用,并可多次重复,以加深患者的印象或使其熟练掌握某些技能。

重点教育内容:药物应用指导(患者所用药物的用法、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心理指导(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过多的顾虑,心情舒畅地尽早回归家庭和会)、功能锻炼指导(制定功能锻炼的计划,并耐心示范锻炼方法)

教育团队的组成:为保证对高血压患者规范的健康教育的开展,宜设立高血压或心血管专业健康教育与咨询岗位,可以请富有临床医护经验的护士担任。

2.3.2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健康教育

①开展社区调查,发现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和主要目标人群;根据社区人群特点,确定健康教育策略;②根据不同场所人群的特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生活、工作、学习场所的健康教育活动。

2.3.3社会性宣传教育

利用节假日或专题宣传日(全国高血压日、重阳节等),积极参加或组织社会性宣传教育、咨询活动。组织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宣传正确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解答患者在高血压防治中出现的困惑和治疗问题;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发放防治高血压的自我检测工具(盐匙、油壶;体重计、计步器等);设置防治技能指导体验区(血压测量、健康膳食、适当运动等),帮助患者掌握高血压防治技能。

2.4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技巧

与患者谈话的技巧: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情绪,采

取接纳的态度,即要帮助、指导,不能批评、训诫。与患者谈话时,语气要中肯、主动、热情,态度要和蔼,表达要通俗,使其易于接受。要让患者感觉出教育者的诚意。掌握会谈时间,把握重点。避免不成熟的建议或承诺,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或导致医疗纠纷。

电话随访的技巧:电话随访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其简单易行.成本低,方便有效。提高电话随访效能的技巧:①准备;②询间;③引导;④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⑤保护:注意自我保护,切忌大包大揽;⑥提醒:预约下次电话随访的时间。

3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3.1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叫血压。

3.2什么是高血压?

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考虑为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见表3。

目前九成以上的高血压原因尚不明确,称为“原发性高压”。如果血压高是由于某些疾病(如肾脏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称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服药治疗的效果差,应当针对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后血压能有效降低甚至恢复正常。

3.3高血压的易患对象

高血压的易患对象如下:包括吃盐过多、超重或肥胖、长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等;高血压有遗传性家族史,男性≥55岁及更年期后的女性易患高血压。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3.4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

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仅为5%,年上升到19%,估算年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24%,全国高血压患者约2.66亿,估计每年新增加患者1千万例。可见,伴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同时应注意,现在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儿童和中青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此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

3.5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不少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是体检或偶尔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故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血压测量是检出高血压的简便易行的手段。正常成人每2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持续贯彻执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血压测量制度。

4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我国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均有益处。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加重动脉硬化的进展,导致靶心脑肾器官损害;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的并发症有“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人数是心肌梗死的5倍;我国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而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血压越高、病程越长、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越大。

5高血压的治疗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5.1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

5.1.1合理膳食

限制钠盐摄入:高血压饮食疗法最关键是要减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克。限制钠盐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花费成本最小的有效措施。

避免高盐的措施:①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一平盖相当于6克);②尽量避免进食高盐食物和调味品,如咸菜、腌菜、腌肉等;③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例如将青椒、蕃茄、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④利用醋、柠檬汁、苹果汁、番茄汁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添增食物味道;⑤采用富钾低钠盐代替普通钠盐。

限制总热量,尤其要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①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限制动物内脏、肥肉、蟹*、鱼子、蛋*、鱿鱼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品摄入量。②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限制各类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速食食品等摄入量。③适量选用橄榄油等植物油。

营养均衡:①适量补充蛋白质,②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③增加膳食钙摄入。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

推荐的食物:①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②食用植物油;③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粗粮、杂粮等;④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青、鱼类、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应多吃鱼类。

不用或少用的食物:①高钠食物:咸菜、榨菜、咸鱼、咸肉、腌制食品、烟熏食品、火腿、含钠高的调味料酱料等;②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禽皮、蛋*、鱼子、油炸食品。③高反式脂肪酸食物:人造奶油、富含氢化油、起酥油的糕点和方便食品等;④糖类、辛辣刺激的调味品、浓咖啡、浓茶等。

5.1.2控制体重

高血压患者应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体重指数:采用体重指数(BMI)评价体重。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2)。中国成人BMI的判定标准为:18.5≤BMI24.0为正常;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标准体重(公斤)=22×身高2(m2),或采用简单计算:标准体重(kg)=身高(cm)-。

体脂:体脂超标将显著增加高血压发生的风险。

目前主张,成年男性体脂不超过体重的25%;女性不超过体重的30%。

体型:体型反映身体脂肪的分布。脂肪过多地聚集在上半身或腹部称为“中心型”肥胖(即腹型、内脏脂肪型肥胖)。诊断肥胖分布类型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腰围,以及由腰围除以臀围计算出的“腰臀比”。成年男性腰围大于90cm,或腰臀比大于0.9;成年女性腰围大于85cm,或腰臀比大于0.85,为中心型肥胖。

减重的方法:低能量饮食+适量运动,寻求能量“负平衡”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减少10kg体重,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减重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kg,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5%~10%为宜。

5.1.3戒烟限酒

戒烟: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戒烟不仅是一种生理矫正,更是一种行为心理的矫正。合理的戒烟治疗可使戒烟成功率增加,复吸率降低。戒烟的技巧如下:

戒烟从现在开始,下决心,定计划,并写下来随身携带,随时提醒和告诫自己。

丢弃所有烟草、烟灰缸、火柴、打火机,避免一见到这些就“条件反射”地想要吸烟,并且要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

坚决拒绝烟草诱惑,随时不忘提醒自己只要再吸一支就足以令之前所有努力前功尽弃。

烟瘾来时,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份口香糖。用餐后吃水果或散步来代替饭后一支烟的习惯。

把要戒烟的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取得他们的鼓励、支持和配合。为自己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打球等,一方面可以缓解压力和精神紧张,一方面还有助于把注意力从吸烟上引开。

戒烟咨询及戒烟目前我国的戒烟热线号码为。

戒烟药物治疗:一线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类药物、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这些药物可单独用,必要时可联合用药。针灸疗法:在吸烟者特殊穴位处的皮肤里埋针,烟瘾发作时自己按摩穴位可刺激神经,产生戒烟作用,但其效果因人而异。

限酒: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为改善。

高血压患者最好不饮酒。如饮酒,建议少量。酒精的计算方法大致为:白酒中所含酒精的比例略低于酒的度数,如39°白酒的酒精含量为32.5%;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约13~15%;啤酒的酒精含量在4%左右。按此计算,男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即葡萄酒小于~ml(相当于2~3两),或啤酒小于~ml(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ml(半两~1两);女性减半,孕妇不饮酒。

5.1.4适量运动

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主要介绍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登楼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

运动强度中、低强度的运动较高强度运动在降低血压上更有效、更安全。可选用以下方法评价中等强度:

①主观感觉:运动中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自我感觉有点累;②客观表现:运动中呼吸频率加快、微微喘,可以与人交谈,但是不能唱歌;③步行速度:每分钟步左右;④运动中的心率=-年龄;⑤在休息后约10分钟内,锻炼所引起的呼吸频率增加应明显缓解,心率也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否则应考虑运动强度过大。

运动的适宜时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安静时血压未能很好控制或超过/mmHg的患者暂时禁止中度及以上的运动。

5.1.5心理平衡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5.1.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