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气候寒冷,人易患感冒,多喝汤是防治感冒有效的方法。同时,喝汤不仅利于消化吸收,更能养身健身,民间更有“饭前喝汤,苗条健康”的说法。想煲出一锅既营养又健康的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选料到熬制都有不少的学问。
6、时间不宜久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煲汤时间适度加长,确实有助于营养释放和吸收,但同时煲汤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汤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加热时间过长,会产生新的物质,营养反而被破坏,一般鱼汤1小时左右,肉类1-2小时,鸡汤、排骨汤3小时左右足矣,此时的浸出物会达到最大量,过了这个时间,即使煲再久,汤也不会更有营养,相反,还会导致营养的流失。
经检测,煲煮1.5小时后,老火汤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流失,B族维生素也有八成以上被破坏,所以并非煲的时间越久越好。长时间的加热会破坏菜肴中的维生素,适当的减少烹煮时间,可获得比较理想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
7、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金搭配。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这在日本的长寿地区是很风行的长寿食品。
为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用多种动物食品同煨。中药选材时最好选择经民间认定的无任何副作用的人参、当归、枸杞、*芪、山药、百合、莲子等材料。
8、调味需谨慎
注意调味用料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煲汤时忌过多地放入葱、姜、料酒等调料,以免影响汤汁本身的原汁原味,也忌过早放盐,因为早放盐能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让汤色发暗,浓度不够,外观不美。
通常60℃~80℃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故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9、喝汤时间有讲究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有一定的道理。吃饭前,先喝汤,让胃部分充盈,可减少主食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能量。但饭前喝汤是否苗条,还要因汤因人而异。汤中大多含有一定的脂肪,食量较大的人,如果饭前喝汤,反而会增加总热量,容易导致肥胖。尤其是老火汤、煲汤不适合餐前喝,因为这些汤里的油盐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如果要在饭前喝汤,最好选择口味清淡的蔬菜汤,不仅爽口,还不会增加过多的热量。如果已经酒足饭饱,再在餐后喝油脂含量高的汤,自然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注:很多人认为炖排骨汤、鸡汤,所有的营养都在汤内,所以就只喝汤,不吃肉。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哪种汤,就算是熬煮很长时间,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仅喝汤不吃肉会有很大的损失。
10、那些人喝汤需要格外谨慎?
(1)特别提醒的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在外就餐尽量别喝汤。餐馆做汤除了加入盐外,还要加入等量的鸡精、味精。鸡精的钠含量大概相当于普通盐的一半,而味精含钠量大概相当于盐的六分之一。所以,那些鲜美异常的汤钠含量非常高,对健康不利。
(2)海鲜、肉类、动物内脏、蘑菇等嘌呤含量高,长时间煲煮后,嘌呤会释出融入汤中。因此,味道鲜味的老火汤就属于高嘌呤食物,比如每g浓肉汤的嘌呤含量就超过mg。而正常成人每日嘌呤摄入量建议为~0mg,急性痛风患者每日建议不超过mg。因此,已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人群应避免喝各种肉汤、老火汤。
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一定要学习、牢记以上原则,煲出鲜美,喝出健康。感冒的时候不适合用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因为容易加重感冒症状。这些具有食疗作用的汤要常喝才能起作用,每周2-3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