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养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战争影视片兼与丁辉先生探讨4xvleqfy [复制链接]

1#

也谈战争影视片――兼与丁辉先生探讨


丁先生发表在11月16日《杂文报》上的大作《孩子的眼光》是本人继去年底拜读叶匡*先生的《战争剧不应只是胜利者的欢呼》一文以后,拜读的又一篇关于对战争片进行思考的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他俩的观点对于我们国家今后在战争影视片的拍摄方面都不无有益的启发,其中叶先生的“不要停留在对战争的胜利者的庸俗的欢呼上”和“战争剧本来的意义,是带着观众一起走入那些他们不愿意探究的灾祸与苦难,通过那些战争造就的不幸,来重新思考和平与生命的意义。”的观点以及主张“多揭露战争的残酷性”的观点是比较有见地的,不过,两人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的,对战争的主动发起者和被动应对者混为一谈,可以说是对战犯和通过战争制止战争的人都各打了五十大板。对此,蒋逢轩先生在平民杂文上发表了《不能无视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一文,对丁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质疑,笔者对蒋先生的观点表示赞同。不错,在小孩子的眼中,战争片反映的都是“人在杀人”,但是丁先生不是小孩子,我们这些参与讨论这一问题的人也不是小孩子,我们有着与小孩子的直观的思维不同的理性思维,对战争双方有一定的感情偏向性,同时也对战争的性质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这也是我们和丁先生等通过探讨和交流,超越“孩子的眼光”,尽可能达成一种新的理性的共识的前提条件。丁先生说小时候喜欢看战争电影,因此对“人杀人”感到“不再可怕”,并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喝着狼奶长大的。”他引用电视剧《解放海南岛》中一位战士的一句台词展开分析,批评那场战争是“同胞相残”,会让“国*”老兵“齿冷”,认为“对这样的影视编导最好的惩罚就是把他们送回到血雨腥风的‘杀人运动场’上去”。不错,中外的很多战争片的确都有叶先生和丁先生所批评的那样的情况,仅仅停留在对胜利者的欢呼上,而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企求和对战争的残酷性等的反思,也缺乏对历史真实情况的客观反映,尤其是本国在极左路线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更是如此。但是这些年来,在我们的编导人员中已经出现了纠正这种偏差的自觉行动,很多在过去的影视剧中的“反面人物”的正面一面也得到了客观的反映,出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这是战争片的一大进步,这其中,少不了叶先生和丁先生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功劳。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走极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抹杀战争性质的差别,这样对战争的被迫应对者不公平,也对战争贩子起不到任何警示和约束作用。看战争片就是“喝狼奶”?于是为了避免“喝狼奶”,我们就必须不能面对很多历史,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战争史。还有丁先生认为像反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影视表现的是“同胞相残”,会让海峡对岸的“国*”老兵“齿冷”。由于剧情中会发生“同胞相残”和“人杀人”,于是战争题材的影视片就成为了“狼奶”,这一结论给影视编导出了个大难题,那还有什么战争题材的片子可以拍呢?远的不说,就拿近代以来说吧,太平天国战争无论从太平*方面还是从清*方面来说,都是“同胞相残”,而且以后发生的“辛亥革命”、“讨袁护国”、“直奉大战”、“中原大战”、“蒋桂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甚至剿匪战争,无不是“同胞相残”,甚至连我们现在拍的那些公安题材的影视中的“警匪枪战”也是“同胞相残”。唯独“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不是“同胞相残”。但是“鸦片战争”是我们的耻辱,而且英、日、美等国现在都正与我们友好,拍摄这种战争片,他们也“齿冷”,造成“友邦惊诧”怎么办?“义和团运动”不但被“精英”们斥之为“排外”,讥笑其以血肉之躯去面对洋人的枪炮,还与某位“和平明星”的“当三百年殖民地”的让国家富强的理念相悖,不为“精英”们所接受,也摆不上桌面。国内的东西不好拍,咱就拍外国的东西吧,但还是有问题,就算我们一概不谈其他战争,就拿这些年来被国内的“精英”们力挺的“南联盟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来说,虽然萨达姆、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还有塔利班组织等罪该万死,但是其他人是无辜的,然而在战争中,大量的无辜平民死于战火,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替天行道”者为了解放受压迫的伊拉克人民,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队还是误杀了成千上万的无辜者,人数并不比独裁者杀害的人少到哪里去,最可惜的是那些作为人中精英的美国大兵竟然有几千人命丧他乡。说到底,虽然在某些成年人心目中,不是“同胞相残”了,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仍然是“人在杀人”。其他的不说了,就拿国内的“精英”们心目中的人间天堂美国来说,“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两场战争还是避不开“人在杀人”的问题,而且“南北战争”也是“同胞相残”。这老美也真是的,你早些发明“络战”、“电子战”和种种通过精确打击减少人员伤亡的战术,那么我们现在的战争该有多么文明!起码不至于让我们总是陷入战争片逃避不了“人在杀人”和“同胞相残”现象的尴尬。幸好,还是老美有办法,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机器人运用于战争,让“人在杀人”变成了“机器人在杀人”。比人杀人“文明”些,还有用机器人之间的“星球大战”的影视片替代了记录人类本身的战争历史的影视片,的确显得“人道”。但是这么一来,我们都成为了只会欣赏类似电子游戏的老儿童,我们教会孩子们的是“老虎来了,赶快把眼睛闭上。”让孩子们不了解战争,战争就可以避免了么?其实,战争和死亡、罪恶、疾病、灾难等都是伴随着我们人类历史一直走来的,无论从现实的观照还是历史的回顾角度,采取鸵鸟*策都是不明智的,应该采取的是面对历史,理性思考,唤醒大多数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对,这应该是我们以后的战争片应该承担起的历史使命。至于那些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的善良的人们,我建议他们把自己的见解拿去跟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说吧,如果他们能够接受您的高论,我一定去说服世界最大的*火出口国美国把所有的武器都销毁了。博客名称:梁新的新浪博客博客访问地址:


    也谈战争影视片――兼与丁辉先生探讨梁


    新丁先生发表在11月16日《杂文报》上的大作《孩子的眼光》是本人继去年底拜读叶匡*先生的《战争剧不应只是胜利者的欢呼》一文以后,拜读的又一篇关于对战争片进行思考的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他俩的观点对于我们国家今后在战争影视片的拍摄方面都不无有益的启发,其中叶先生的“不要停留在对战争的胜利者的庸俗的欢呼上”和“战争剧本来的意义,是带着观众一起走入那些他们不愿意探究的灾祸与苦难,通过那些战争造就的不幸,来重新思考和平与生命的意义。”的观点以及主张“多揭露战争的残酷性”的观点是比较有见地的,不过,两人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的,对战争的主动发起者和被动应对者混为一谈,可以说是对战犯和通过战争制止战争的人都各打了五十大板。对此,蒋逢轩先生在平民杂文上发表了《不能无视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一文,对丁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质疑,笔者对蒋先生的观点表示赞同。不错,在小孩子的眼中,战争片反映的都是“人在杀人”,但是丁先生不是小孩子,我们这些参与讨论这一问题的人也不是小孩子,我们有着与小孩子的直观的思维不同的理性思维,对战争双方有一定的感情偏向性,同时也对战争的性质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这也是我们和丁先生等通过探讨和交流,超越“孩子的眼光”,尽可能达成一种新的理性的共识的前提条件。丁先生说小时候喜欢看战争电影,因此对“人杀人”感到“不再可怕”,并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喝着狼奶长大的。”他引用电视剧《解放海南岛》中一位战士的一句台词展开分析,批评那场战争是“同胞相残”,会让“国*”老兵“齿冷”,认为“对这样的影视编导最好的惩罚就是把他们送回到血雨腥风的‘杀人运动场’上去”。不错,中外的很多战争片的确都有叶先生和丁先生所批评的那样的情况,仅仅停留在对胜利者的欢呼上,而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企求和对战争的残酷性等的反思,也缺乏对历史真实情况的客观反映,尤其是本国在极左路线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更是如此。但是这些年来,在我们的编导人员中已经出现了纠正这种偏差的自觉行动,很多在过去的影视剧中的“反面人物”的正面一面也得到了客观的反映,出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这是战争片的一大进步,这其中,少不了叶先生和丁先生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功劳。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走极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抹杀战争性质的差别,这样对战争的被迫应对者不公平,也对战争贩子起不到任何警示和约束作用。看战争片就是“喝狼奶”?于是为了避免“喝狼奶”,我们就必须不能面对很多历史,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战争史。还有丁先生认为像反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影视表现的是“同胞相残”,会让海峡对岸的“国*”老兵“齿冷”。由于剧情中会发生“同胞相残”和“人杀人”,于是战争题材的影视片就成为了“狼奶”,这一结论给影视编导出了个大难题,那还有什么战争题材的片子可以拍呢?远的不说,就拿近代以来说吧,太平天国战争无论从太平*方面还是从清*方面来说,都是“同胞相残”,而且以后发生的“辛亥革命”、“讨袁护国”、“直奉大战”、“中原大战”、“蒋桂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甚至剿匪战争,无不是“同胞相残”,甚至连我们现在拍的那些公安题材的影视中的“警匪枪战”也是“同胞相残”。唯独“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不是“同胞相残”。但是“鸦片战争”是我们的耻辱,而且英、日、美等国现在都正与我们友好,拍摄这种战争片,他们也“齿冷”,造成“友邦惊诧”怎么办?“义和团运动”不但被“精英”们斥之为“排外”,讥笑其以血肉之躯去面对洋人的枪炮,还与某位“和平明星”的“当三百年殖民地”的让国家富强的理念相悖,不为“精英”们所接受,也摆不上桌面。国内的东西不好拍,咱就拍外国的东西吧,但还是有问题,就算我们一概不谈其他战争,就拿这些年来被国内的“精英”们力挺的“南联盟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来说,虽然萨达姆、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还有塔利班组织等罪该万死,但是其他人是无辜的,然而在战争中,大量的无辜平民死于战火,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替天行道”者为了解放受压迫的伊拉克人民,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队还是误杀了成千上万的无辜者,人数并不比独裁者杀害的人少到哪里去,最可惜的是那些作为人中精英的美国大兵竟然有几千人命丧他乡。说到底,虽然在某些成年人心目中,不是“同胞相残”了,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仍然是“人在杀人”。其他的不说了,就拿国内的“精英”们心目中的人间天堂美国来说,“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两场战争还是避不开“人在杀人”的问题,而且“南北战争”也是“同胞相残”。这老美也真是的,你早些发明“络战”、“电子战”和种种通过精确打击减少人员伤亡的战术,那么我们现在的战争该有多么文明!起码不至于让我们总是陷入战争片逃避不了“人在杀人”和“同胞相残”现象的尴尬。幸好,还是老美有办法,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机器人运用于战争,让“人在杀人”变成了“机器人在杀人”。比人杀人“文明”些,还有用机器人之间的“星球大战”的影视片替代了记录人类本身的战争历史的影视片,的确显得“人道”。但是这么一来,我们都成为了只会欣赏类似电子游戏的老儿童,我们教会孩子们的是“老虎来了,赶快把眼睛闭上。”让孩子们不了解战争,战争就可以避免了么?其实,战争和死亡、罪恶、疾病、灾难等都是伴随着我们人类历史一直走来的,无论从现实的观照还是历史的回顾角度,采取鸵鸟*策都是不明智的,应该采取的是面对历史,理性思考,唤醒大多数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对,这应该是我们以后的战争片应该承担起的历史使命。至于那些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的善良的人们,我建议他们把自己的见解拿去跟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说吧,如果他们能够接受您的高论,我一定去说服世界最大的*火出口国美国把所有的武器都销毁了。博客名称:梁新的新浪博客博客地址: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